2014年1月22日星期三

客家神話


 

 坊間出版有關「客家」的著作不少,但大多數都受到清末以降客籍學者製造出來的「客家神話」的誤導,把「客家人」當作是南來的中原族系,血統純正,語言古雅,保存不少古漢語,不受北方民族污染。這個說法很能符合好古的中華文化特質,也為「客家人」建立強烈的族系自尊,所以被各地不同背景的「客家人」接受。能夠撥開迷霧,實事求是,參考和引用近十多年內地的華南民族研究成果報告,客觀去全面檢視「客家」族系歷史的並不多見。

湯錦台的《千年客家》是台灣出版「客家研究」的難得著述。本書雖然沒有作一手的田野調查,但博覽與這個題材的有關資料和著作,所以舖陳詳細參考材料,觀點清晰明確。

本書參考了內地的廣泛研究報告,指出「客家」這個名辭作為一個族系的稱謂,其實是清代才出現的,要到「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時期才得到廣泛接受。在此之前,就算在清初遷界後,因廣東沿海地區對大量移民的需求,引致省內東北山區的居民移入,頻頻發生「土客之爭」的族系械鬥,也只是泛指外來移民為「客籍」,並未以「客家」指這些新移民族系。書中也引述內地不少研究,指出這個新民族其實是從唐代開始見雛型,要到宋朝才明確化。

本書最特別之處,是引證內地研究,明確指出所謂「客家人」,其實是南來漢族跟華南山區的土著畲族的混合,跟據染色體追蹤,大概漢族血統佔80%,畲族佔13%

作者還走訪世界各地,追尋「客家人」的移民海外足跡,列出清代以來,「客家人」飄洋過海,遠適異域,移居地包括北美洲和西印度群島、南洋的馬來半島、婆羅洲、蘇門答臘和沙勞越。

我讀本書的最大得益,是了解原來台灣的早期移民中,有不少是「客家人」,尤其是鄭成功開台時代,不少來自漳州、泉州和潮州的,其實都是「客家人」。只不過他們部分從閩南遷移過去,「客家」方言被福佬化(閩南方言同化),只有移自蕉嶺、程鄉等地的報分移民,才保持了「客家人」的方言、習俗及文化認同。台灣名人中,丘逢甲、吳濁流、鍾理和都是「客家人」,連李登輝也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