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2日星期四

《舌尖上的中國》

中央電視台播映了七集專門談中國飲食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一下子紅透半邊天,打破電視台的收視紀錄,收視率超過電視劇。紀錄片在五月底播完後,仍然是網上的熱門話題,討論不絕,未看過的都急忙上網補看。


《舌尖上的中國》瘋魔全國,我看是跟中國人注重飲食有關。尤其是片中提起的各地食材和特色烹調都很具吸引力,未吃過的會抱獵奇心態來看,起碼多了閑話題材,或者有人看後會特意去品嘗一下異地風味。吃過的當然更加感到親切。

我覺得《舌尖上的中國》最能吸引觀眾的,是片子結合各地的美食特色與當地環境生態,談的是美食,也是日常生活,片子的著眼點不是奢華昂貴,也不是獵奇搜秘,而是以人文情懷尋找各地食物的根源,討論食物如何源自生活,與生活結合。看漁民出海前的準備,煎好貯起馬交魚(鮫魚)作為海上的糧食,當在海上捕到魚獲後,又怎樣即席發揮,宰殺煮熟,成為即時美食,都很生活化平民化,與香港那些專門尋幽探勝,一味誇張,追求高價和奇珍異味的美食電視節目,不可同日而語。

《舌尖上的中國》才剛播完,制片人正在為成績高興,討論有多少外國版權可賣,如何籌拍第二輯之時,也傳來壞消息,一是有人拉攏西安賣老黃饃饃的老黃去北京開店以作招徠;一是廣州竹升麵的店家突獲業主通知加租一倍,只好宣布結束另覓新址。

香港的電視台不會放過這輯既叫好亦叫座的中國飲食紀錄片罷?
最新網上消息:廣州竹升麵店因節目成功被業主迫遷的傳聞,可能是店主談判租金的策略,現雙方已以加租百分之七十續約。


補充:
網上收到中央電視編輯《舌尖上的中國》圖書出版消息,毫不考慮,從網上書店購進,讀後大失所望。圖書內容只是電視紀錄片旁白的文字版,加幾篇題目相近的名作家舊文章編湊而成,未見更多資料成書。我估計圖書只是見中央電視見電視紀錄片大受歡迎,隨便拿電視素材出書的炒作活動,故沒有多少閱讀價值。

隨電視紀錄片出書,本是個好主意,但圖書有獨立生命,並非單單拿紀錄片旁白併湊般簡單。如果把紀錄片原來的策劃、資料搜集和編導再集中起來,重新創作,善用拍攝紀錄片時收集到,但因紀錄片畫面和篇幅限制未用上、或用得不足的素材,再由高手加工成書,也可以一樣出色,成為叫座的好書。可惜這麼好的素材,平白給浪費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