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8日星期三

申爾福

我很喜歡聽天主教額我略大調(Gregorian Chant)的歌曲,市面上買了四、五張的不同版本光盤,每次聽其中的歌曲詠唱,雖然唱的是拉丁文,大部分歌辭都不甚了了,聽來仍然覺得很熟悉。部分原因是少年時代去教堂較多,參加天主教的青少年團體,在禮儀慶典中唱過其中一二。


這些歌曲教會內相傳是在公元七到八世紀時,由當時的教皇額我略一世叫人編寫的,所以叫額我略大調。不過,後來考證,當時還未懂使用音符來記錄歌曲,讓大家學習傳播。較權威的說法,是這些歌曲是很長年代收集,使用在天主教的不同儀式上,經中世紀的修道院唱詠保留下來的,約在公元十四世紀期間釐定。其後曾幾經修訂,也經歷過多番起落,現存的版本是在十九世紀修訂的。

除了部分歌曲引進一般的聚會慶典外,大多數的額我略大調都只是在天主教修道院中每天的敬拜儀式中吟唱。修道院吟唱時都是清唱,不設樂器伴奏。僧侶教士認為人的嗓子才是天籟,比任何樂器優勝,特別適合詠唱讚頌上主的歌。所以我們買到的額我略大調光盤,都是在修道院灌錄,由男修士錄的是全男聲,由修女錄的是全女聲。

要加深對額我略大調的認識,我推薦”Learning about Gregorian Chant -- from the Abbey of St. Peter of Solesmes, France”,是法國索林姆聖比埃修道院出版的CD,內容對額我略大調的源起,演變及一些天主教彌撒中時常詠唱的歌曲的來源清楚解釋,通過索林姆聖比埃修道院修士的演譯唱出。

額我略大調的歌曲中,我最喜歡的是修道院晚禱時唱的Salve Regina, 意譯為「母后萬福」, 天主教會早期通稱《又聖母經》:

申爾福、 天主聖母、仁慈之母、我等之生命、我等之飴、我等之望、申爾福。旅茲下土、厄娃子孫、悲懇號爾、於此涕泣之谷、哀漣嘆爾。嗚呼、祈我等之主保、聊以迴目、憐視我眾。及此竄流期後、與我等見爾胎、普頌之子 耶穌。吁。其寬哉、仁哉、甘哉、童貞瑪利亞。天主聖母、爲我等祈。以致我等幸承基利斯督所許之洪錫。亞孟。

利瑪竇時代的中譯,全文言,頗深奧,我小時念過,能記憶,但對內文不甚了解,一般教友大概很難明白。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