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7日星期二

發現徐家匯



(聖依納爵堂)

路過上海的遊客,很容易忽略徐家匯的風格。這裡不是外灘,著名古舊建築物矗立,讓遊客發思古之幽情;這裡不比淮海中路,高檔名店不缺,供摩登女士「血拚」;這裡不如南京東路,人潮洶湧,讓鄉下人體驗中國第一大城市的親和。

徐家匯本來是上海的鄉郊,取名來自幾條河溝聚匯的徐氏家族故居老宅,是明代最早期皈依天主教的高官士大夫徐光啟的祖居,他與利瑪竇合作,翻譯歐洲幾何學和天文學的著作,把先進的西方科學和歷法介紹到中國。這裡的徐光啟墓園,今天仍然開放給遊人憑弔。

徐光啟墓園附近,有座曾經是中國最大的天主教堂-- 聖依納爵堂,二十世紀初由法國耶穌會興建。這座哥德式的高聳尖塔教堂,一直是徐家匯的重要地標,今天還是上海天主教的主教座堂,吸引不少新婚夫婦到來拍結婚照。



(藏書樓)

徐家匯天主教堂旁邊,有一座兩層高,建於十九世紀的古舊建築物,原本是耶穌會修院的藏書樓,現改為上海圖書館的外文古籍館,擁有超過五萬冊藏書,大多數是絕版孤本,供讀者查閱。其藏書庫簡直是個寶藏。天主教堂後面是一所校園甚廣的中學,名徐匯中學,本來是法國耶穌會辦的學校,其中一座都鐸式教學樓,建於二十世紀初,很令人矚目。教堂對面隔著馬路的古舊建築,原是天主教女修院,現在部分拆卸,餘者闢為本幫菜食肆-- 上海老站,裡面裝飾仍見女修院的痕跡。遠觀建築物前面牌樓,仍保留原來的巴洛克建築風格。





既然提起上海徐匯中學,不妨多談點細節。

徐匯中學是上海久享盛名的天主教中學,由法國耶穌會創辦,成立於1850年,初期分別有專門培養天主教士的聖依納爵公學,和對外開放的徐匯公學,後改名徐匯中學。解放後從天主教中學轉為公立中學,由純男校轉為男女校。台北天主教會還另立一徐匯中學以作繼承。前文提及的古老建築物現叫崇思樓,建於1917年。徐匯中學著名校友包括中國近代教育界名人馬相伯,他本是耶穌會神父,後還俗,致力推動中國的現代教育,曾任徐匯中學校長,協助天主教會開辦上海震旦學院和北京輔仁大學。他也曾與教會意見分歧,另創復旦公學,即今天復旦大學前身。徐匯中學其中一著名校友是中途被逐出校門的名作家和翻譯家傅雷,世界名鋼琴家傅聰的父親。

徐家匯天主教堂對面的聖衣會修女院,即今天的上海老站後面,有一所天主教女中學,成立於1855年,後與啟明中學合併,改名天主教啟明女子中學,是昔日上海的名女校。校園內有一棟建於1867年的大樓,紅磚灰柱,文藝復興建築風格,本來是修女院的部分,現今命名啟明樓。啟明女中解放後改名上海第四中學,香港五、六十年代別出一格的明星兼歌星葛蘭,是他們校友。距上海第四中學不遠,是另一家專門培訓教師的類思師範學校,後改名徐匯師範,天主教會1870年創辦,專門訓練天主教學校教師之所,民國後師範學校改為公立, 全由政府出資管理,校舍移作他用,曾改為職業訓練學校,現時是徐家匯小學名校 -- 匯師小學。

聖依納爵堂附近有中國科學院屬下的氣象研究所,及上海天文台,都是原來上海天主教會管理的天文和氣象研究機構,從利瑪竇來華開始,中國的天文和氣象研究一直是天主教耶穌會的管轄範圍。附近的上海徐家匯區政府建築群,細心留意,部分大樓不難窺見西方古老建築風格,解放前是徐家匯耶穌會修院的建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