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5日星期三

沈鑑治回憶錄




一口氣讀完《君子以經綸──沈鑑治回憶錄》,覺得是難得的香港上一代的成長和生活紀錄。此書既顯露南來一代在香港掙扎生根的經驗,也見證了他們全面性的知識能力,在完全相異的工作崗位和專業範疇內發展了自己的事業的傳奇。

或許沈鑑治是一個獨特的例子,他雖然在上海出生,但小學時代已移居香港,由上學開始學習廣東話,克服方言障礙。後升讀男拔萃中學,為他帶來足夠香港生活經驗和人脈。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因逃避日軍占領香港,遷回上海,二戰後升讀上海聖約翰大學,打好英文底子,解放後重回香港打拼。

香港人聽過上海聖約翰大學的不多,其實這是解放前中國的著名美式教會大學,全用英語教學,香港人熟悉的不少滬籍名人都是舊生,如嘉禾電影公司的創辦人鄒文懷、前港澳辦主任魯平等。我以前在博益出版社的老上司,新加坡南洋商報的前老總施祖賢,每每提起自己是上海St. John's 畢業生,都帶著驕傲的語氣,令我們這些只認識香港大學,以為港大是全世界最佳學府的香港土包子十分迷惑。經到處打聽,翻查資料,才曉得其來頭甚大。上海聖約翰雖然是昔日內地名校,卻不獲香港政府承認,令多少南來畢業生滿肚子烏氣,也令香港失去幾多精英人才。

沈鑑治在《回憶錄》中提到他的工作經驗,也實在令人羨慕。他五○年代從上海再來香港後,先在一家機械設備出入口公司工作,因英文出色受到重用,工餘學習法文和義大利文,也發展了對音樂和藝術的興趣。跟著他參加「麗的呼聲」電台廣播,籌辦有線電視,再轉任長城電影公司的編劇和導演,是當時光芒四射的香港影壇一員,為香港發掘了不少名字響噹噹的明星,如石慧、傅奇、夏夢、毛妹、林黛、鮑方、關山等。六○年代中沈鑑治離開影壇,轉業加入生產力促進局,派駐日本成為國際經濟機構人員,乘機念了個經濟學博士學位。到八○年代又轉職香港《信報》總編輯,到九○年代才退休。

沈鑑治的人生經驗甚富色彩,我們這一代已難望其項背,對新一代來說,相信簡直有如《天方夜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