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6日星期一

Bob Dylan 中國演唱會




鮑勃.迪倫(Bob Dylan)來中國,四月初分別在北京和上海開了演唱會,讓中國樂迷有機會親炙這位搖滾樂之父台上表現風範,確實難能可貴。可惜,讀網上轉載一些外國記者的報道文章和評論,為之失笑。


先是Washing Post 的Keith Richburg 像發現新大陸,煞有介事般報導,迪倫與當權者妥協,演唱會唱的歌曲事先送交當局審核,他的抗議搖滾都給刪掉了。曾在內地開演唱會的主辦人誰都曉得,這項審核手續只不過演唱會的例行公事,試問大陸的文化官員中,有幾多個聽過迪倫的名字,知道他在幾十年前唱過甚麼歌和歌辭的內容含意?跟著New York Times 的Maureen Dowd 跟進,對所謂審核大肆批評,拉上所謂「茉莉花革命」,差不多指控迪倫出賣了自己的人格。最近Bob Dylan的網站澄清,演唱會唱的歌曲事先送檢是例行手續,他們只是把近三年來迪倫演唱過的歌目送上,沒有接到任何通知說那首歌不能唱。


這些外國記者只是閉門造車,他們既不認識中國,也不了解迪倫。


(今天迪倫,垂垂老矣)

無論在北京或者上海,迪倫演唱會並不怎樣擠擁,到來的樂迷佔了三分之一是外籍人士,本地樂迷中,大多數是八十後。這現象不難了解,中國八十前上一代的成長環境根本就與搖滾樂絕緣,上世紀六十年代迪倫當紅時,他們正經歷史前無例的文化大革命,聽的是《東方紅》、《大海航行靠舵手》一類「紅歌」,對外面世界一無所知,誰也沒有聽過迪倫的名字,也不可能聽過他的歌,更遑論了解其中深意,怎會花一千幾百塊人民幣來捧迪倫的場?要到八、九十年代,中國才開始接觸西方的搖滾樂,還是從崔健開始的,那時歐、美的抗議搖滾早已結束了。對這些八十後中國樂迷,迪倫頂多是一個西方搖滾樂殿堂級教父,跟政治無關。中國的八十後怎可能知道老爺子在四十年前的風光?


(60年代迪倫,風華正茂)

迪倫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是青少年一代的反社會主流、反建制、拒絕妥協的象徵。他的音樂反傳統,拒絕媚俗,歌詞上也洋溢著反戰反建制的抗議聲音,我們一代都懷念他的《Blowing in the Wind》(風中飄蕩)、《The Time They Are A- Changin'》(他們在改變的歲月),配合著反越戰的示威場合,當時的確是青少年的心聲。不過,到一九六八年,迪倫已公開表示他只鍾情音樂,宣布與反戰反建制的抗議運動分道揚鑣。我開始聽這些抗議歌曲時,都已經是Peter, Paul & Mary 、Joan Biaz的版本,迪倫已是純搖滾樂手了。


前幾年去巴黎旅行,承蒙老朋友白水邀請,去當地球場聽過一場迪倫的演唱會,唱的都是近幾年創作的純搖滾樂。與迪倫這次中國之行一樣,演唱會沒有唱我們這一代耳熟能詳的抗議歌曲。不過,巴黎的傳媒並沒有提到審核,也沒有人批評迪倫妥協。



有興趣可於以下網站收聽Bob Dylan 的歌:

BOB DYLAN - Blowing in the wind(NY 197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CCy6fYrl4g&feature=share

Bob Dylan 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 1964: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0NjUwMzI0.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