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讀完鮑鵬山的《新說水滸》上冊,覺得很有新意,頗能配合當今舊書「解讀」的潮流。
《水滸》是令我著迷的第一本章回小說,小四開始閱讀,到小學畢業時起碼讀過四次,屬百看不厭,有如武俠小說。每次再讀都有新趣味,發現新的閱讀角度。
研究《水滸》的作品,我覺得寫得最好的,是孫述宇教授的《水滸傳的來歷與藝術》,手頭一冊是黄俊東兄幾年前從《明報月刊》退休時轉贈的。它從宋代抗金「忠義人」歷史談起,就故事人物場面處理,寫出其吸引讀者的特色,指出《水滸》宣揚不分青紅皂白胡亂殺人,仇視婦女,假仗義疏財之名劫掠錢財,都是盜賊強人心態的反映,並非常人的想法。
鮑鵬山《新說水滸》呢,走的是古人李贄和金聖嘆的路線,不是學術研究,而是就故事人物作評論,提醒讀者原著一些細微情節與寫法的重要性,如何別具心思。從全書來看,作者看書看得細心,也參考了古人的見解,故能貼切地指出原著鋪排伏筆的部署。
《新說水滸》上冊書中談的,主要是林沖和武松這兩個《水滸》寫得最豐富、最成功的人物。編者把這部分列為「上冊」,獨立出版,「下冊」未見。不過,我覺得把書分為上、下兩冊分別銷售不是好安排,讀者見到「上冊」,不見「下冊」,可能暫時不買。一般來說,分上、下兩冊出售,「下冊」銷量一定不及「上冊」,不如上、下兩冊同時出售化算。
況且《水滸》以林沖和武松中兩個人物寫得最出色,剩下的人物故事很多都沒有深入刻畫,倩節不夠豐滿,「下冊」寫下去實在不好處理。
>
2009年9月20日星期日
《水滸》新論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