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機構剛舉辦了一場南音表演,開始前半小時已滿座,連走道都坐滿人,後排入場者全部站立,依然向隅者眾,不少準時到達的南音迷都不得其門而入,大歎可惜。三十多年前,已有人把南音視為落後老套的老一代通俗娛樂,不再有人捧場而淘汰出去,想不到今時今日南音在香港還有這許多知音人。
這次活動由中文大會音樂系主辦,目的是宣傳近期出版的杜煥瞽師演唱集CD《訴衷情》。到場表演南音的,是來自澳門的南音大師區均祥。區均祥自小弱視,跟盲人老師學唱「地水南音」,這種南音唱法日漸式微,再過幾年可能會失傳了。
「地水南音」是盲人瞽師和師娘的南音唱法,失明男女自幼學唱作為謀生手段。南音是廣東粵語地區幾百年以來流行的一種說唱藝術,歌者用綽板小箏或椰胡伴奏,以說唱形式,給聽眾講故事,故事內容多樣化,可以是歷史演義,也可以是歌者的即場創作,都能跟著音韻平仄組成歌曲。昔日的瞽師或師娘在街頭唱南音乞食,間中或有大戶召進宅內,為家中人演唱專場。也有瞽師或師娘在固定茶樓的下午茶或晚茶時間表演謀生。
我們小時,電台在下午都有南音節目。香港電台的「杜煥瞽師演唱,何臣拍和」,曾膾炙一時,是上一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家庭婦女和老人家喜愛節目。七十年代初因電台節目改革,追求年輕化給革掉了,聽說連錄音帶也沒有保留,全給棄掉。幾百年的「文化遺產」就此抹去。
杜煥失去港台節目後,流落街頭賣唱。音樂研究者榮鴻曾在七十年代把他在西環富隆茶樓的演唱即場錄下,保存下來。中文大學音樂系最近把這些珍貴的聲帶製成數碼光碟發售,取名《訴衷情》,公諸同好。《訴衷情》光碟中,杜煥以他醇厚的嗓子,唱了一些經典南音曲目,如《客途秋恨》、《男燒衣》、《女燒衣》、《歎五更》等,至今幾乎已成絕唱。
南音因演唱場合不同,有所謂「舞台南音」和「地水南音」的分別。前者為粵劇表演的一部分,演唱一段南音作為劇中小曲,如馬師曾的《客途秋恨》、新馬師曾的首本南音名曲《萬惡淫為首》。後者則是傳統說唱,隨著盲人地位改變,接受教育,多了謀生技能而後繼無人。「地水南音」市面可找到的CD,有雨果出版,甘明超、區均祥唱的《南音精選》、甘明超的《微之憶薛濤》和區均祥的《浪子回頭》。
2007年9月25日星期二
南音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似乎另有一名瞽師叫"梁就",演唱時也是常由"何臣"拍和的,有人聽過嗎?
回覆刪除匿名君,
回覆刪除曾在電台演唱南音的另一位瞽師叫"劉就",也是由何臣拍和的。"劉就"主要居住澳門,與"杜煥"交往,聽說區均祥曾跟他學過南音。
關平
發現最近幾位博主都在網誌上寫南音,我之前也寫了一篇。不過,不是重點介紹這個活動,反而是有點叼光的成份。
回覆刪除http://readandeat.wordpress.com/2007/09/13/%e7%9e%bd%e5%b8%ab%e6%9d%9c%e7%85%a5%e6%86%b6%e5%be%80%e4%bb%a4%e6%88%91%e4%b9%9f%e6%86%b6%e5%be%80/
Readandeat,
回覆刪除讀了你寫「南音」的文章,很高興也是知音人。多交換意見。
又有關中世紀的寺院音樂,你有沒有下面的 Gregorian Chant CD:--
"Canto Gregoriano -- Coro de monjes del Monasterio Benedictino de Santo Domingo de Silos"?
如果要在香港聽現場誦唱,可訪大嶼山大水坑的「聖母神樂院」,從愉景灣步行,或坪洲乘街渡可達。
關平
小弟也是南音迷,最欣賞區君祥演譯的"長生殿",區君祥的嗓子很有磁性及極有感染力、情感豐富,百聽不厭。
回覆刪除郭大路710君,
回覆刪除多謝到訪,是遲來的迴響了。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再接再厲,出版了《飄泊香江五十年》,是杜煥用南音自述一生歷程。我買了未聽,不敢評說。我等南音愛好者千萬別錯過。
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