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6日星期二

黃飛鴻


 
電影《黃飛鴻之英雄有夢》在香港上映,網上掀起了一股黃飛鴻熱潮。據傳媒報導,這部電影在內地票房已超過一億,台灣上畫之初,已收三千多萬新台幣,電影主角彭于晏儼然兩岸三地華語影壇新天王,不但吸引愛看技擊片的年輕男性觀眾,連一向不看這類電影的年輕女性觀眾也吸引過來,看來這部新《黃飛鴻》勢必創下兩岸三地新票房紀錄。

不過,也有黃飛鴻電影的老擁躉表示不喜歡這部電影,說廣東拳術高手的黃飛鴻竟然講普通話而不講粵語,未免失真。故事內容也只是黑幫爭地盤打鬥殺人復仇,並非傳統的黃飛鴻鋤奸扶弱英雄形象,這個臥底故事,過去的黃飛鴻故事也未見提及,是編導的純創作。既然是創作,何必把黃飛鴻拿來作招徠,主角換個名字不一樣可行?
影片要滿足廣大兩岸三地非粵語觀眾,其實不難,只需分錄普通話和粵語兩個版本,香港和廣東地區多放粵語版本,其他地區放普通話版本便是了。反而故事脫離傳統問題難以解決,編導創作追求突破,希望影片有新意,老觀眾卻要求跟隨傳統黃飛鴻形象,不得天馬行空,兩種態度很難協調。幸好影片的觀眾主要是八、九十後一代,沒有看過李連杰飾演的黃飛鴻,更加沒有看過更老一輩的關德興演的黃飛鴻,對有關黃飛鴻的電影小說故事都無甚認識,不會斤斤計較是否符合傳統形象。
黃飛鴻故事實在是個奇蹟,小小一個廣東武術教頭兼跌打醫師,竟然成為風聞全國的武術偶像,單在香港,電影拍了超過百部,還拍過電視片集,後來連內地都有人拍攝黃飛鴻電影,影片數量成為世界紀錄。
我這一輩對黃飛鴻的印象,主要來自關德興電影。我自幼家貧,當然沒有錢買票跟隨朋輩進戲院看黃飛鴻電影,聽同學觀影後回來,口沫橫飛大談黃飛鴻的武術絕招,大談甚麼「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還模仿一番,恨得我牙癢癢嫉妒非常。後來有個同學見我愚昧,用家人給的零錢,有幾次帶同我去涼茶舖看當時的有線電視「麗的映聲」播映的黃飛鴻電影,每場兩個人花一角五分。雖然涼茶舖看電視很擠迫,距離較遠,熒光幕細小,黑百電影拍得模糊,無甚好看,總算是看了幾次黃飛鴻電影,勉強跟上潮流還了心願。
關德興的黃飛鴻電影外,另一接觸來自有線電台廣播「麗的呼聲」,每天中午十二時開播由鍾偉明講述,曾經風靡一時的「國術小說」,也曾講過黃飛鴻故事。鍾偉明被稱為「播音皇帝」,聲音洪壯,說話清晰,抑揚頓挫,他的「國術小說」是小朋友至愛。小學時我上下午班,每天提早午飯後回校,與一眾同學圍在學校門口附近士多店外聽廣播。士多老闆為了招徠,把收音機聲浪放到最大,好吸引學生聚集,間中有人會光顧些零食和汽水。除了黃飛鴻故事之外,我還聽過鍾偉明講的其他「國術小說」,印象很深的是由我是山人原著的洪熙官故事,甚麼「南少林五祖」,「廣東十虎」,洪熙官、陸阿采、方世玉、胡惠乾等名字,都是先從他處聽來的。
黃飛鴻的父親黃麒英是陸阿采的再傳弟子,所以黃飛鴻練的是洪拳。黃飛鴻有一弟子叫林世榮,出身豬肉販子,綽號「豬肉榮」,他把黃飛鴻這一脈的洪拳帶來香港,開班授徒。林世榮有一弟子叫劉家良,是很多黃飛鴻電影的武師和武術指導,也曾當過導演,「劉家班」一直在香港電影的武打場面設計舉足輕重。
我父親是武俠小說迷,不時從街邊的租書檔租借武俠小說回家看,所以我少時曾偷看過我是山人的作品。我是山人的文字是文言、白話加粵語混雜的「三及第」文,他對武術技擊很熟悉,很長篇幅文字介紹小說人物交手時的一招一式,應正名為「技擊小說」,但小說的故事性不強,欣賞武術技擊的讀者會看得過癮,但追求情節故事的讀者會感都沉悶。後來金庸、梁羽生的「新派武俠小說」一經推出,故事性強有情節,人物刻劃細膩而突出,再加上點男女愛情橋段作配襯,成為「武俠小說」主流,我是山人的廣東「技擊小說」也就逐漸淡出了。
黃飛鴻老家廣東南海西樵近年編了一套《西樵歷史文化文獻叢書》,其中的《黃飛鴻紀念集》收集有關黃飛鴻的傳記、傳說、研究和討論文章相當充足,有興建多了解這個近代廣東技擊界一代宗師的讀者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