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7日星期三

再談澳門土生葡人


 

 



既然談到澳門土生葡人,這裡再多介紹兩種有關的圖書,一是賈淵、陸凌梭合著的《颱風之鄉 澳門土生族群動態》,另一是霍志釗著《澳門土生葡人的宗教信仰》。前書從葡文翻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版,後者才出版五年,是澳門回歸後的研究。


 
兩書都為澳門土生葡人再次定義,兩書都指出,判斷一個人是否澳門土生葡人,主要是看他的語言,例如能否講澳門葡語(Platua)、是否信仰天主教、和是否有葡萄牙血統,及對澳門土生文化認同。澳門土生葡人不一定全部切合到這四項定義,可能只切合兩、三項。
《颱風之鄉》把土生葡人族群的發展分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澳門開埠初期,土生葡人基本上來自遠東地區各葡萄牙殖民地,沒有多少水手和商人從葡萄牙帶家眷遠道而來,多是葡國男性與各殖民地婦女結合的混血後代,以馬六甲的馬來人佔多數。第二階段是十六到十八世紀,主要是土生葡人族內通婚,要等到工業革命後,歐亞之間有客輪行走,人們增加對外交往,族群的封閉性才告終。至於土生葡人與華人通婚,十八世紀後開始增加,過去亦少見,要到近三、四十年才開始普及。土生葡人男性選擇較多,女性找族內對象困難,家中要準備豐厚嫁妝才能把女兒嫁出。書中談到他們的婚禮儀式,過去是純西式,現今則中葡混合,日間去完教室行禮,晚上再舉行中式宴會。這點與香港華人接近。一般人的宗教生活也越來越複雜,天主教的影響力日漸淡化,既過葡人節日,也過華人節日。
《颱風之鄉》中有些有趣推算,如對葡文學校新一代學生調查,發現能懂澳門葡語的人越來越少,取葡國名字的學生中,有68%講中、葡雙語,家中說葡語的只得12%,家中說粵語有18%,比說葡語的多。新一代日常娛樂也是看港電視劇和聽香港流行歌曲。

《澳門土生葡人的宗教信仰》調查指出,一般人對宗教的投入比上一輩冷淡得多了,就算領了洗的,也有少上教堂,甚至不上的。也有人雖然上教堂,但也去媽閣廟上香,甚至篤信風水的。不過,澳門教堂還是維持在天主教大節日上街巡遊的傳統習俗,信眾衣冠整齊,旗幟飄揚,彩色繽紛,抬著聖像招遙過市,甚為可觀,澳門天主教徒叫「出聖相」。這個現象,連信奉新教的歐、美人也覺得少見。因葡萄牙以天主教為國教,回歸前的神職人員由政府發薪俸,回歸後才改變。
澳門土生葡人人口,很難清楚估算,但也受回歸影響。作者推算回歸前若11,000 人,回歸後部分土生移民外地,剩下8,000~9,000人。不過,移民外地不一定是合適選擇,大多數澳門土生葡人的祖先都來澳門幾百年,與葡萄牙一早斷絕來往,也再沒有親人,所以移民葡萄牙並非上算,反而去美、加、澳的更多。不過,近年倒出現回流現象,老人家習慣澳門生活,親戚朋友多,不少人都回來了。
澳門土生葡人近幾年來轉變甚大,新一代甚至不懂葡文,長遠發展,難免步馬六甲後塵,日漸同化,最後只剩下一個細少的葡人村,居民除了信奉天主教外,實在再看不出與其他本地居民有何分別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