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不談書,也不說書店,換個題材,談談香港昔日一家今天的新一代聽來彷如《天方夜譚》的咖啡店:巴西咖啡室(Café do Brazil)。
網上讀到文章,談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曾經有一家巴西咖啡室,是當時的文學藝術愛好者留連之地,是個文化沙龍。這家咖啡店鄧小宇談過,陳冠中提過,關淮遠也寫過。網上作者覺得奇怪,這家咖啡室為何開在人潮處處名牌集中地的海港城?當時的文藝青年又為何趨之若鶩?
都是時代差異引起的誤會,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還未有海港城,巴西咖啡室所在地是海運大廈,是遠洋客貨輪大碼頭。現時的海港城當時還是貨物轉運的小型碼頭和儲貨場。周圍主要建築物,除了海運大廈外,有香港酒店、海運戲院和星光行。
海運大廈是實際運作的遠洋輪船碼頭,記得我不少中學同學畢業後赴美、加升學,如果不乘飛機選擇郵輪,都是在海運大廈乘坐總統號客輪出發的。海運大廈內有一些名牌貨品商店,如詩韻(Swank), 也有仿巴黎路邊餐廳的食肆,如美心(Maxim)。那時還是匱乏經濟年代,一般香港市民都買不起外國名牌,這些名牌商店主要以外國遊客為顧客對象,遠不如今天般擠擁。
巴西咖啡室是一家純喝咖啡的小店,位於大廈入門二樓角落,即是幾年前Dan Ryan餐廳的位置,不過占地小得多。他們供應的,有普通咖啡、濃縮咖啡(Expresso)和加拍千洛(Capacinno),收費不高不低,每杯連小費一港元。這大約是大學學生餐廳一客客飯的價錢,也夠吃兩碗雲吞面。不少大學生和文藝青年閑來無事,很多時帶一本書來,點一杯咖啡,消磨一個下午,遇見朋友答訕幾句。
我當時在中文大學念書,大學開始整合,主修的院際課程都在九龍的星光行和港島的大會堂上課,每天乘坐天星小輪奔走維港兩岸,如果兩堂的上課時間分隔不太長,沒道理趕回學院後再趕回來,巴西咖啡室自然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的歇腳點,久而久之成為他們常客。
說不上文化沙龍,勉強算朋友相識的聚腳地點罷。
2012年1月25日星期三
巴西咖啡室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