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6日星期三

閱讀城市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兼且城市分布各處,口語並不統一,各城各省各有傳統,自成風格,這現象本來很易理解。可能因俗成約,各市各地自成群體之餘,對其他城市地區的人文性格也逐漸形成看法,廣為傳播,深入人心。例如,我們習慣把北方人看成粗獷不羈,燕趙豪傑,南方人則溫柔婉約,江南佳麗。我們心目中的北京人直率,好侃大山,談政治指點江山;上海人則精明計算,談生意重細節。城市居民之間的分別,是褒是貶、是讚是彈是另一回事,但這些集體印象,起碼為大家所公認。

要了解這些被大家接受公認的城市形象到底從何處來,有何根據,如何解釋每個城市的興起和發展,閱讀城市需要注意的重點,並非簡單容易工作,不能單憑印象,需要依據合適的理論架構加上一定的歷史知識。

剛讀了易中天最新出版的《讀城記》,有點奇怪,摸不著邊際,這到底算是作者文學式印象小品,還是作為大學教授的學術分析。他想讀者跟隨他的觀察辦法,分辨城市的異同,還是希望讀者透過他的文字,去欣賞不同城市的特點?

易中天的文章充分表現他的精睿觀察和歷史知識,怎樣從特別的角度去觀察城市,但他的觀察背後,並沒有一個理論架構,例如,北京的「城」如何塑造其性格,與上海的「灘」,廣州的「市」作出分別,都有待仔細解釋。

《讀城記》給我的整體印象,是作者在「觀察」城市,與「閱讀」城市還有一段距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