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別人文章,才曉得王敬羲已經於2008年逝世了。網上大家對他的評價文章,是毀譽參半。
上一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王敬羲在尖沙咀經營一家文藝書屋,專營台版圖書,另外還出版一份月刊叫《南北極》,舉凡政治、經濟、投資八卦文章,無一不包,相信不少讀者,都是在這階段認識他的。
我開始閱讀王敬羲的小說,是六十年代早期,他在天主教官方刊物《公教報》周刊連載的長篇小說《歲月之歌》,是解放前內地某城市發生的故事,講的是一個中學生的成長故事,背景與我們在香港的環境很不同,我估計是他來香港前,在內地上中學的經驗。記憶中,那些中學男生都擁有一部打磨亮麗的單車,以此吸引女孩子。後來才曉得王敬羲當時從台灣的師範大學畢業後,在《公教報》當編輯。
六十年代末,在台灣很受大學生擁護,由李敖主編的《文星叢刊》被禁,王敬羲從老闆蕭孟能手上接棒,在香港繼續出版《文星叢刊》。台灣有文化人認為他是義助文星,薪火相傳。後來有識者爆料,才知道原來他拿文星的書在香港出版,沒有付過版稅。是義助文星,還是趁火打劫,意見各異。
王敬羲一向以尅扣稿費和不付版稅著名。文藝書屋出版過不少圖書,當時都收入《文星叢刊》。如我的中學同學何國道(杜杜)編譯的《杜魯福訪問希治閣》,是交王敬羲出版的,不過,他只付了原來承諾的一半翻譯費。我在七十年代未到八十年代初,也時常替《南北極》寫稿,稿費照例拖兩期,即是一月刊登的稿子,要等到三月底才發稿費。我後來沒有再寫,拖欠的兩個月稿費也就沒有著落了。
王敬羲對出版的眼光很獨到,林燕妮的處女作:《懶洋洋的下午》和《粉紅色的枕頭》,都是由文藝書屋出版的,倒不曉得林燕妮有沒有收足版稅。
2010年9月14日星期二
王敬羲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余生也晚, 不知道《杜魯福訪問希治閣》有香港的中譯本。手頭的英文版大大本的, 有不少照片, 薄薄的文藝書屋版不知和原版有多大的分別--其實,有版權嗎?
回覆刪除birdy君
回覆刪除文藝書屋版的《杜魯福訪問希治閣》書明是何國道"譯寫"而非"翻譯",我相信沒有拿版權。不過,上世紀70年代香港的版權觀念還是不強,所以沒有正式拿授權亦是常事。
記憶中,文藝書屋版有圖片,是否全刊登我不清楚。英文版一直在香港有售。
我在七十年時是他《南北極》的讀者,也曾在他的“文藝書屋”見過他一面,今日讀陶傑在蘋果的專欄,才知道他已過世多年。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