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推出「香港書獎」,用意是連合社會上的幾個文化教育機構,一同推動閱讀風氣,怎知卻惹來措辭嚴厲的批評,相信為「香港書獎」的設計者所始料不及。
要評審圖書得到大眾接納,並非易事。你可以辦「文學獎」或「小說獎」,只要範圍清楚界定,便較容易過關。當然就算辦文學獎也難免有異議,一樣有人在旁冷言冷語。就算舉世人注目的諾貝爾文學獎,每年的選到得主後,引起的議論也絕不會少。高行健拿到諾貝爾文學獎,我的第一反應是「有冇搞錯」?中國作家之中,如他這個級數,甚至寫得比他好的,隨便可以找到二十個。
不分類來評審圖書,更進而設立「書獎」,引起眾多意見,其實並非意外。出版業界可以設立「書獎」,因為他們自己圈定業界內的標準尺度,互相比較,像:圖書的內容、編輯水準、設計、釘裝印刷等,都是較客觀的標準項目,容易去評審,比較少人會挑剔。不少傳媒會要求受眾投票,選出當年最受歡迎的書籍,看來也普遍得到接受,沒有人挑戰。最簡單是從各書店和出版社收集該年內出版新書的銷量,來個暢銷書排行榜,只要書店和出版社誠實報上,不滲水不做假,也足夠客觀。
但是,單靠一個電台連合幾個社會機構,邀請一班評審來頒個聽來好像是全香港出版圖書大檢閱的「香港書獎」,大家必定會追問,那些圖書有資格參賽?誰當評審?這些評審對圖書認識多深?他們是否足夠客觀?眼光能否被公眾接納?
就報章上讀到的批評,便是指摘「香港書獎」理念不清,得獎圖書變成無所不包的大雜會,既有香港本地作家的作品,也有內地和台灣作家的作品,連外國作家村上春樹的作品翻譯,而且不是香港翻譯,只不過是外地原版授權香港印制,也見得獎。有得獎圖書並非是本年度新出版,只不過是再版圖書,令人懷疑這些圖書是否歷年累積,所以連朱自清的作品都能得獎?又外國出版的圖書、用外文寫的作品,又是否列入評審團範圍呢?批評雖然措辭凌厲,寫得亳不客氣,但並非言不成理,值得主事者細思。
香港電台以前曾每年推出「十本好書」,找來社會名人推薦好書,結果如何?充分發揮名人效應,推動讀書風氣,當然是好事。可是眾所周知,香港名人不讀書的佔多數,硬要他們推薦好書,結果有人找來不知所云的無聊圖書濫竽充數,有人推薦自己上中學時的課外讀物,最有趣的,是有人找來幾十年前出版的舊書,沒有人聽過,絕版斷貨幾十年,這樣的「好書」也實在惹笑。
有興趣多了解「香港書獎」的朋友,請查香港電台網頁:http://www.rthk.org.hk/culture/3rdbookprize/
2010年4月29日星期四
香港書獎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關兄:
回覆刪除世上好食者和粗食者,不何共言,因不同好,好食者和好食者亦不何共言,因各人口味不同.
故文人相輕,亦近似,故文章之品評,是粗食者評美食,或是美食被粗評,抑或合胃口,臭豆腐,是美食或是惡食,真是見仁見智. b,
匿名君:
回覆刪除多謝來訪,所言甚是。不過,無論甚麼評獎,評審的標準愈清晣,評審的過程愈透明,惹來的爭議愈少。
我也希望香港電台推動閱讀風氣的活動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