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8日星期四

禮儀之爭



利瑪竇在明中葉來華,促進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流,貢獻至大。但利瑪竇所以能叩開中國的大門,除了因為他改穿儒衣戴儒帽,為知識界士大夫接受外,他引進《坤輿萬國全圖》,讓中國得知世界之大,還介紹了西方曆法,一次在南京日食預報中準確計算,也令他在中國樹立了威信,確立他的西儒地位。利瑪竇大談曆法和天文知識,其實有點背離他的天主教教士身份,因為不久之前,天主教會才判決哥白尼和伽利略主張的「日心說」為異端,明令禁止。利瑪竇卻拿天主教會反對的天體學去打開中國大門,認真來說,是違背教會立場的權宜之計。

利瑪竇了解中國文化,認為中國人祭祖及尊孔並非偶像崇拜,而是對祖先和古代聖人的尊敬,看法正確無誤。反而對中國文化無知,妄自尊大排斥東方文化,視為低級野蠻風俗的反對派教士乘機抓著當作把柄,大打利瑪竇和接任耶穌會士的小報告,才觸發所謂「禮儀之爭」,引致朝廷和中國皇朝正式決裂,天主教被逐出中國。



「禮儀之爭」背後,其實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國家爭奪東方殖民地的衝突引起,加上西班牙支持下的道明會、方濟各會和奧斯定會等天主教托缽教士意圖打破耶穌會壟斷在華傳教的陰謀,把本來無關教義,由利瑪竇一手訂立,容許中國天主教徒祭祖及尊孔的權宜策略推翻,與中國的儒家傳統劃清界線,才導致一發不可收拾的正面衝突。

有關明朝中葉耶穌會士來華的遭遇和當時在天主教會內引起的爭辯,美國耶穌會士兼歷史學家鄧恩(George H. Dunne)的著作《從利瑪竇到湯若望》(Generation of Giants 同一翻譯台灣光啓社作《巨人的一代》)有深入並具睿見的討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