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日星期一

文學與科學之間




龍應台在台北開了一個文學與科學對話的講座,邀請了前香港科大校長朱經武跟她對話。各列出五個文學和科學範疇的問題,要求對方作答,結果,龍應台的文學藝術常識問題,朱經武全答對,但朱經武的科學問題,龍應台一個都不會答。

問題當然與社會風氣有關,傳媒很少詳細報道和討論科學範疇的消息和發現,一般非專業行內人逐漸變成科盲。但文學、藝術的消息卻在傳媒充斥,所以科學家只要稍為注意時事新聞,閱讀範圍擴大一點,都不難知道文學藝術的主流人物和事件。

例外的當然大有人在。剛好讀了童元方作品《田間小徑》,便充分表現了一個以文學為專業的作家怎樣去欣賞發掘科學家傑出人物的內心世界。童元方在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任教,寫出來的散文充滿秀氣,徜徉於山水之間。她自謙不懂科學,卻專情寫科學家的世界。書中提到的包括楊振寧、愛因斯坦、胡秀英,都是科學圈中擲地有聲的大人物。她為了愛因斯坦的傳記,還四出訪尋英語以外其他外語的作品,連用她不懂的德文在德國愛因斯坦故鄉召開的研討會也出席,還認識了愛因斯坦的曾孫,手提琴手保羅,可說是把文學、科學和藝術共冶一爐了。童元方的丈夫是陳之藩,本身是科學家,卻以散文見稱。他的散文集如《劍河倒影》和《在春風裡》,幾十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是中學生的指定讀物。

2 則留言:

  1. 簡淺的文學是容易理解的,問一個文學的問題不難,但要寫一篇好文章,作一首好詩,才是真正的文學試題.(春梦了無痕),只五個字便道出了多少個無奈,不同人看這五個字,都有不同的回味,不要說科學家,許多文學家亦未到家.b

    回覆刪除
  2. 匿名君,

    多謝來訪。我估計龍應台原來的設計,是科學家與文學家可以互相欣賞,而非互相交換位置和專業。畢竟,如陳之藩般文理都能成家者並不多見。

    關平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