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日星期四

吉隆坡談吃



因公務訪吉隆坡,買蔡瀾的《蔡瀾食單(6) – 東南亞篇 --2》作飲食參考,我寫了下面兩則筆記:

1. 福建炒麵

訪吉隆坡茨廠街,晚餐是蔡瀾推薦的名食肆「金蓮記」的招牌菜「福建炒麵」。多種旅遊指南稱讚,將之列為城中美食,各國遊客按圖索驥,紛紛雲集,我等屬趁熱鬧之閒人,何敢多嘴說三道四。帶路的當地朋友問味道如何,只好盡量保持中立態度,不卑不亢答道:和香港吃到的不同,很有特色。是彈是讚,聽者自己理解好了。

「金蓮記」的「福建炒麵」特色是炒得夠「淋」,看來加了湯煮了一陣,端上來時筷子一夾麵條便斷,很失北方煮麵條要有彈性有嚼頭的習慣,即意大利粉所謂「Al Dente」的感覺也。

「金蓮記」的「福建炒麵」的配料有椰菜、魷魚、小蝦、豬油渣,還有點肉粒,好像是豬肉,和著黑豉油一起炒,黑漆漆的一碟,所以上桌時不易辨識。總之有很重的豬油和豉油香味,但不好咀嚼。

古人說:口味不同,各如其面,我們批評人家的「福建炒麵」沒有嚼頭,說不定他們嫌北方的麵條好像未煮熟,咬之不斷呢。

想起最近在香港某食肆吃了一碟「福建炒米粉」,米粉是香港慣吃的東莞米粉,配料有椰菜、紅蘿蔔、酸菜絲和洋火腿,我懷疑這味菜式是香港的茶餐廳特產,福建人可能不認識。如果要我評論,只能答一句:份量足夠,吃得飽。

希望他們千萬不要來一招認祖歸宗,由福建省政府規定「福建炒麵」、「福建炒米粉」的標準材料和做法,如「揚州炒飯」般全面管制。又或者由馬來西亞甚麽旅遊局長宣佈「福建炒麵」如海南鷄飯和肉骨茶,是馬來西亞發明的「國吃」,申請專利,嚴禁模仿。

2. 榴槤

蔡瀾在新加坡長大,當然懂得吃榴槤,《蔡瀾食單(6) – 東南亞篇 --2》也見提及。

榴槤是性格最分明的生果。愛之者認為是天下美味,千金不換的果王,提起便垂涎三尺,啖之才安心。厭之者則覺得惡臭難當,退避三舍,惟恐沾身,也奇怪為何會有人圍而吃之。我不算榴槤的忠實擁躉,既不認為惡臭,也不視為珍品,平常不吃無妨,遇到逐臭之夫,也會逢場作興,分甘同味。

吃榴槤是學習得來的口味,從未嘗過者覺得氣味強烈難忍,一陣「貓屎」或「豬屎」味,冒險嘗試,初時一啖一驚心,吃過之後發覺可以忍受,再吃便慢慢試出真意,認為其香甜帶苦的滋味無以尚之,從此矢志不移。香港市面銷售的榴槤越來越多,反映一般市民嗜者漸眾。十多年前內地不見有榴槤出售,親友來港視為怪異不敢沾唇。如今珠江三角洲各地都見有售。不過,無論香港內地,都是產自泰國,個子較大的「金枕頭」,其他品種未見。

新、馬朋友每談起榴槤,都對「金枕頭」嗤之以鼻,認為絕不入流。他們心目中的果王,是甘榜果園單獨種植的品種,如貓山王、如竹腳、如紅蝦、如D24、如D12、如101,個子細小,其貌不揚,味道甜中帶甘。要等榴槤從樹上熟透掉下來,才收集運送城市即日出售,隔夜的榴槤味道差得多了。這些榴槤數量少,也並非大量種植,有收成時先運送新加坡,因賣得好價錢,随時要50到100塊新幣一「粒」,其次是吉隆坡,好的可賣20到40塊馬幣一「粒」。再其次,大家在果園就地吃了。

酒店一般都不許住客帶榴槤入住,怕氣味強烈,嚇走其他客人。航空公司也拒絕乘客攜榴槤上機。所以,談到的果王,都是街頭即開即吃,無從買回香港與眾共享。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