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3日星期六

黎鍵遺著


香港喜歡看粵劇、聽粵曲的人不少,去年雛鳳再出,戲票竟然賣個滿堂紅,向隅者眾,可見其熱愛者實在不少。

不過,說粵劇粵曲,講講歷史,談談源起的書,坊間卻一向少見。是故當在香港書展找到黎鍵的遺著《粵調.樂與曲》時,令我不禁珍而重之,讀時不忍釋手了。

嚴格來說,《粵調.樂與曲》不算是嚴肅的學術研究,作者黎鍵一向關注粵曲和粵劇,時常在報章和雜誌撰寫有關廣東戲曲的文章,憑他與業界人士的交往認識,互通昔訊,閒話家常,倒也收集了不少粵曲粵劇源起和發展的寶貴資料,相信如果有人再加考證,不難把粵劇粵曲的來龍去脈弄個一清二楚,寫出高水平的學術研究論文。

例如黎鍵在《粵調.樂與曲》中指出,早期粵劇源自江西傳來的「弋陽腔」,並引證古腔粵劇的劇目和唱腔以作舉證,比一般粵劇伶人故老相傳,只是口頭略述的講法說服力強得多了。又如他引各方面的資料,辯正「廣東南音」名曲《客途秋恨》為乾隆時代葉瑞伯所作,並指出俗傳為浙江錢塘人繆艮字兼山所撰為不確。他從清代文人作通俗的南音曲目習慣隱姓埋名,另托筆名,不會坦然自報姓名定調繆艮一段,是後人加上;再解釋昔日唱南音的瞽師喜歡「劏書」,中間插入自己加上的段落;最後以文句是否與上文下理吻合,否定坊間傳說,再旁徵博引,引其他文獻,推論出原作者是葉瑞伯,結論甚有說服力。

不知道黎鍵之後,粵劇粵曲研究還有後人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