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1日星期日

上海書城

很多香港朋友如我,每到外地旅遊公幹,總會抽點時間去逛逛書店,希望能找到幾本香港不易找到的書,滿足自己的購書慾。結果呢,當然間有收穫,更多時在內地城市挑回來的書,其實香港也有出售,只不過自己忽略了。迢迢千里百里路,搬一大堆沉甸甸的圖書回來,才發覺香港書店有售,有時取價比內地還便宜,令自己變了個吃力不討好的大笨蛋。

前幾年不少人到內地旅行,見到他們的城市出現動輒八千到一萬平方公尺的大型書城,總是讚嘆不已,呼籲香港也來一、兩個。這種聲音到最近一、兩年才沉寂下去。書城雖然龐大,但不能光是建築物高矗、裝修豪華便能交差。書店的特色,主要是其藏書。一間一萬平方公尺的大型書城,藏書品種起碼要有十多二十萬才勉強撐得起。大型書城的存書中,有那些是話題書暢銷書,進一大批,賣光便算;有那些書是必備書長銷書,賣得不快,但常有需求,不可或缺;兩類書的進貨量如何平衡,是書店成敗的關鍵。

要書店經營出色,需要既熟書又懂做生意的管理者,一支熟悉圖書的採購隊伍,然後是前線的店堂經營管理人員。給你一萬平方尺的大書城,並不一定能生存下去,取得收支平衡,甚至薄有微利。談大書城小書店的優劣利弊,行內人最喜歡舉的例子,是上海書城與上海季風書園的對比。

上海書城在上海的傳統書店街福州路,這裡是上海紙張文具圖書銷售中心,光是書店,除了上海書城外,還有上海科技書店、古籍書店、外文書店、上海書店等,再加上近年新進的上海大眾書店,被譽為「上海福州路文化街」。

福州路上海書城全市最大,營業面積一萬平方尺,分為七層。這麼龐大的書店面積很嚇人,書架多,想像中,他們的書種應該最齊備,什麼專門特別的圖書都有,要不然,怎可能填滿這麼多的書架?

但去過上海書城的朋友,不少都有點失望,一入門口地下一層人潮擠擁,水洩不通,但全是流行圖書,小說、食譜、旅遊、投資理財,不見優質的圖書。就算走到每層的分類書架前,仔細尋找,也不覺藏書充足,以大路貨色佔多,而且偏重滬版圖書,京版明顯不足,學術界的讀者肯定未能滿足。

怪不得很多往上海尋書的朋友喜歡位於淮海中路陝西南路地鐵站的季風書園。


季風面積約七百平方尺,比較上海書城簡直不成比例,連南京東路的上海新華書城都比他大得多。

季風書園以人文社科圖書作主打,定位偏重另類和小眾讀者,其實與以人流多的地鐵站大眾讀者市場相違背。但曾到訪季風的朋友,都對他們的選書印象甚深。
季風的大門口展示的圖書偏重最新出版的人文科學和思想時潮圖書,不隨大隊,卻自成一格。幾年堅持下來,終於成為全國翹楚,贏得口碑。

6 則留言:

  1. 大而無當的又一例證。書店並不是單純賣書的地方。

    香港有優厚的天賦,不同意見、聲音的書基本上都可以在香港賣。始終網上買書的感覺跟去書店買是很不同的。香港要辦一家似樣的書店不知要待到何年何月。

    回覆刪除
  2. Readandeat君,

    多謝來訪。正如所言,香港的可貴之處,是容納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書店銷售不同類型的書。我們有大型的連鎖書店,中,英皆備,也有小型或專門的樓上書店(二樓書店)。二樓書店在在香港不絕,與主流大型書店互為補充,證明了香港社會的彈性和多元化,兼收並蓄。

    關平

    回覆刪除
  3. 香港主流出版都是要看書店、發行商面色做人。幸好仍有有心人搞樓上書店,出版一些小眾高質素的出版物,否則真的一池死水。不過,最要緊還是要讀者支持。

    我在想香港到底可不可以發展一個書店品牌,像台灣的誠品、美國的Barns & Noble。

    回覆刪除
  4. Readandeat君

    對你的高論部分同意。至於香港書店問題,我是圈內人,不便置評。

    關平

    回覆刪除
  5. 你好
    我是來自澳門的讀者,請問可以說說你對澳門的書店的印象嗎?

    回覆刪除
  6. 煙花君,

    多謝來訪。

    澳門的書店我去過好幾家,遲些會嘗試寫出來,到時歡迎提意見。

    關平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