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8日星期一

張愛玲/《色,戒》


我沒有看電影《色,戒》,不過,對當前報刊專欄和網誌上鋪天蓋地的對《色,戒》的討論和辯論很不以為然,認為不值得成為全世界華文世界的注視焦點。李安的電影是否拍出張愛玲的小說原意也不重要,李安是李安,張愛玲是張愛玲,同一故事不同詮釋,並不出奇。李安喜歡拍性愛鏡頭,張愛玲小說對性愛場面沒有怎樣著墨,各有風格。

《色,戒》原著小說我看過部分,沒有看完,因為張愛玲並不是我鍾愛的作家,我覺得《色,戒》也不是她的重要作品。《色,戒》是典型張愛玲風格,描寫細膩,小說中人的衣著打扮都躍然紙上,很多內心獨白式描寫,但故事性不強。受到注意,主要是因為小說的主題容易引起爭議,女革命志士業餘特工王佳芝意圖暗殺汪精衛政務的特務頭子易先生,因愛上這個特務頭子,暗殺失敗,反被殺掉,這段愛情故事寫得關係混亂,敵我不分。怪不得小說六十年代在台灣發表,給當時留學美國的張系國以「域外人」作筆名痛罵一頓。張愛玲在小說創作期間,也一直與宋淇通訊修改,可知他們也了解小說可能帶來台灣方面很大反彈,故收藏修改多年才發表。

《色,戒》小說發表後引起的反應不多,估計讀者並不怎樣注意,這陣子引起的熱鬧,倒是電影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引發出來。

很難理解出版人的心態,趁著張愛玲熱,把張的作品不論好壞都拿來出版,而且發動輿論,齊齊捧場,說成都是劃時代的文學鉅作,我認為過分。

張愛玲部分小說寫出抗戰前後淪陷時期中國城市居民那種追求當前歡娛,沒有明天的心態很成功,筆下一些人物的背景成了經典,並不就表示她的作品全都出色。在抗戰勝利後,張愛玲其實鬱鬱不得志,要到六十年代,夏志清才為她平反,肯定她在現代文學的地位。不少論者一早說過,五十年代張愛玲來香港後寫的幾部反共小說如《秧歌》、《赤地之戀》都是「綠背文學」作品,跟著美國新聞處的反共指揮棒跳舞,目的在拿美元稿費,文學價值不高,並不值得當作傳世之作。

因為張愛玲而愛屋及烏,把她一度丈夫/男友胡蘭成的作品來重新出版,把胡說成是一代才子,實在過分。 胡蘭成是個漢奸,跟著汪精衛的偽政權團團轉,當上大官,人品實在有問題。連在偽政權下當過不大不小官的周作人知堂老人,也作為落水文人、漢奸論罪,知堂老人在汪偽政權的地位,哪裡及得上抓輿論報刊做文章的胡蘭成?讀胡蘭成作品如《今生今世》、《山河歲月》,不外是玩弄點文字技巧,貌似滿腹經綸,細讀其實沒有幾多內涵。如此人格,如此文章,也值得推崇備至,當作不世之才,反映了出版者和捧場者缺乏識見,是非不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