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1日星期一

江獻珠


 

前幾天閱報,得悉香港著名食家江獻珠離世的消息,有點惆悵,畢竟一直認識江獻珠,間中同枱吃飯,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前幾個月聽說她和陳天機教授要回美國長住,豈料還未成行便已逝去。

報章報道江獻珠離世的消息,總是提到她是江孔殷江太史的孫女,出身廣州名門望族,江太史是「百粵美食第一人」,家族名菜一直為昔日廣州人津津樂道,尤其是一味「太史蛇羹」已成粵菜酒家的經典,可見江太史在飲食界享譽之盛。報章上不少懷念文章說:江獻珠自幼跟隨爺爺江太史食盡珍饈百味,故煉就她品嚐美食的能力,其實只是以訛傳訛。江獻珠自己親口告訴我,她作為孫女輩,兒時根本沒有機會參加祖父擺設的華筵,太史第是鐘鳴鼎食的官宦人家,飲食講究排場禮節,大人吃飯飲宴,怎會沒大沒少,讓家中小孩子入座?她真正有機會與江太史同桌共飯時已是抗戰時期,一家人從廣州避難香港,家道中落,當時物資缺乏,食品供應困難,已失去昔日廣州太史第的風光。不過,就算普通飯食,江太史對食物的質素還是很執著,絕不馬虎。江太史只是講究飲食之道,食不厭精,但他是讀書人,深諳「君子遠庖廚」的聖人訓示,並不會親自下廚,太史第的美食都是廚人之作。

江獻珠多年來著力宣揚傳統粵菜精髓,編撰了多本粵菜食譜傳世,如《傳統粵菜精華錄》、《珠璣小館家常菜譜》等。這些食譜都是她參考前人的粵菜食譜,親自動手試製體悟出來的,並非真正師承太史第的家傳秘笈。她自己說,她年輕時很少下廚,並不講究飲食,赴美留學結婚才真正下廚,當普通主婦。往後她先生陳天機教授在北加州矽谷當大學教授,她無所事事,才去當地的社區大學當中菜烹飪課程導師,教洋人煮中國菜,並以英文寫食譜面世。因為教學與寫作需要,她才努力研究中菜烹飪。她多次提到,同樣居住北加州好談飲食的退休老報人陳夢因(特級校對)是她的飲食老師,因為陳夢因不但研究飲食掌故,還喜歡親自動手烹調,煮出特色菜餚與相識和朋友分享。上世紀八十年代陳天機教授回來中文大學任教,江獻珠不想在北加州時研究中菜烹飪的寶貴經驗荒廢,才開始在香港編撰粵菜食譜。
 

我認識江獻珠也是因為她計劃編撰粵菜食譜開始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我在出版社工作,有一位在中文大學任職的舊同學跟陳天機教授夫婦相熟,得悉她要編撰食譜,便介紹我們認識。記得第一次見面便是在中文大學的陳家,江獻珠還準備了幾款點心來招待我們,其中令我印象最深肅然起敬的是一味蒸粉果,粉果皮自己配方搓揉,餡料刀工精細得驚人,肉粒、蝦粒、笋粒、甘筍粒、冬菇粒全是精雕細琢,下了很多功夫。吃完點心離開陳家後,我對介紹我去拜候的舊同學說,這幾味點心,起碼要花陳天機教授夫人好幾天準備的時間,以她這種耗盡心思和精神寫出來的烹飪食譜,恐怕不合香港市民那種急功近利的要求。我不敢再去陳府拜候,怕再一次耗費教授夫人的寶貴心機和時間,只好請托舊同學婉轉傳達。後來我離開出版社,沒有跟她交往,對她編撰粵菜食譜的計劃再無跟進。要到十年後的2000年左右,江獻珠的《傳統粵菜精華錄》出版,在我任職的書店為新書作宣傳推廣,大家才再次見面。新書編寫用心,製作精美,作者熟讀美國食譜的嚴謹寫法,無論材料分量和烹飪時間都全部量化,讓沒有烹飪經驗的讀者可以依書動手,而非一般港式食譜的「糖少許,油少許,煮到僅熟」式的鬆散寫法,確是具開創性的作品,令香港的中文烹飪食譜出版耳目一新。

江獻珠對飲食要求嚴格,例如她外出到酒家食肆吃飯,會特別聲明自己對味精敏感,要求廚房不下味精,這點時常令她無處可吃,因為香港不少知名的酒家食肆都辦不到。不過,遇著真正精心泡製的菜色她會認真品嘗,指出其優點特色,教大家好好享受滋味,當回她飲食烹飪導師的角色。

很多人碰到江獻珠,知悉她是江太史孫女,都會問起江太史第食制的承傳。我曾聽過她承認恆生銀行大班食堂博愛堂的太史蛇羹做得最正宗,因為他們聘請了江家最後一任廚子李才當飲食顧問,由他訓練出幾個徒弟,盡得得江家真傳。現今李才的再傳弟子也開枝散業,各領風騷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