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嚴肅對待歷史,並非輕易的事。看不少近代歷史事件,或因為賢者諱、或因異說紛紜、或因現實政治需要而各自詮釋,便可見諸一班。
近日內地出版,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著的《苦難輝煌》,的確是難得的創舉。書中重新羅列史實,建構中國共產黨成立,國共合作分裂,北伐時期的暴動奪權爭鬥,到二萬五千里長征,最後會師陝北這場驚心動魄的歷史。特別難得是作者的視野廣闊,援引的不只是黨內和國內的史實,更擴而充之,找出同期支援的蘇聯及第三國際的記錄,再加上當年敵對者,如蔣介石和國民黨將領、日本軍人集團的一些回憶、史料和記錄,令讀者對當時的中國歷史,有更全面的認識。恰如其分交代這一段敏感的歷史,需要有廣闊,跨越意識型態的歷史意識和眼光,還得有機會充分參考各方面的有關資料。金一南的《苦難輝煌》兼有上述兩個優點,可以想像他的成果,確是得來不易。
我特別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富爭端性歷史事件所採取的客觀態度,例如他指出,國共合作時期,蘇聯及第三國際跟本就看不起自己一手扶助成立的中國共產黨,認為是一班書生,難成大事,反而把注碼押在蔣介石身上,才引致北伐清黨時毫無準備,束手無策,任人宰割,事後把責任推給陳獨秀。又如談及長征時的李德,本來身份不過是第三國際的傳話人,毫無作戰經驗。誤誤打誤撞,陰差陽錯,被井崗山蘇區的紅色政權當作第三國際派遣過來的軍事指揮,結果付出沉重代價,第三次反圍剿失敗,被迫二萬五千里長征,從開始時紅軍人員三萬,抵達陝北的五千不到。書中還詳細敘述毛澤東在長征抵達遵義,才奪得中共的領導地位,這點國內歷史紀錄較少如本書般清楚交代。
或許歷史距離愈遠,忌諱愈少,大家看得愈客觀,便能撥開不必要的迷霧,還原歷史真相。
2011年3月11日星期五
苦難輝煌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一句話:百年不修史。
回覆刪除PK
這本書仍然走不出『隱惡揚善』的窠臼,書中對於中共黨內的鬥爭-如發生在民國19年因打擊AB團所產生的「富田事件」與之後在延安的「搶救失足者運動」、「冤殺王實味」、「湘鄂西改組派大冤案」…等卻一個字都沒有提,書中唯一提到的「AB團事件」也只有輕輕帶過,這不但是這本書最大的遺憾,也讓這本號稱花了15年時間撰寫完成的歷史巨著,又成了一本歌功頌德之書,要說遺憾,不如說是可悲!!!
回覆刪除匿名君,
回覆刪除本書的內容到長征為止,要求提到延安時代似乎已超越範圍。我同意本書並未對內地的歷史禁區一一觸及,但相對以前,總算比較開放。
所以,我不同意"又成了一本歌功頌德之書"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