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初讀艾科(Umberto Eco)的中世紀推理小說《玫瑰的名字》(The Name of the Rose)大為驚嘆,許為劃時代之作。艾科是個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的符號學家,卻提筆寫推理小說,有點驚世駭俗。
《玫瑰的名字》發表後,很多讀者佩服之餘,也感覺讀來吃力。令人佩服,是因為作者靈活運用他的教會歷史知識,把故事放到一個意大利北部的修道院背景,側面寫出十二世紀天主教的內部鬥爭:一方面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與教皇之爭,教士分成兩派,爭權奪利,引致天主教分裂,曾經弄到同時有三個教皇,互逐出教,令一般教友無所適從。另一方面是天主教內兩個托砵僧會:道明會與方濟各會之爭,其中特別突出方濟各會內的「屬靈派」,他們宣揚神貧,鼓吹天主教會和教士放棄世俗的財產,與窮人認同,認為這才是耶穌基督降世救贖世人的真正意義。「屬靈派」的神貧論,當然不獲擁有大量世俗財產和權力的教皇認可,同時也惹起修會之間的的教義互爭,爭議激烈,後來演變成利用宗教裁判所的異端審訊,把異見者打成異端,酷刑廹供,一經定罪,施以火刑。中世紀天主教修會之間的爭端,及對異見者的廹害事件,天主教會歷史稍微忽略的讀者,會感到陌生,就算天主教徒或基督教徒也未聽過,不明所以。
《玫瑰的名字》故事本身卻充滿戲劇性,主角威廉教士是個方濟各會士,有學問,跟隨培根的實證主義,相信科學規律,認為客觀世界的事物有一定因果關係,可以通過科學方法找出來。他以邏輯推理方法,嘗試為修道院追查命案,卻敵不過擁護教皇的宗教裁判所道明會教士插贜架禍,借題發揮,利用修道院命案向前方濟各會「屬靈派」修士進行迫害。威廉教士最後雖然查出了誰是兇手,但成功的原因卻並非因為他的推理周密,而是由於一連串巧合,結局很具諷刺味道。
《玫瑰的名字》在內地先後已有三個譯本,台灣也有一個,都是根據英文翻譯本作藍本譯作中文,錯譯甚多。近日上海外文再出了一個根據意大利文原本翻譯的版本,對書中廣泛加插使用的拉丁文加上註解,相信對之前因為拉丁文障礙,對此書望而生畏的讀者有點幫助。可惜譯者雖然在大學任教意大利文,卻明顯對天主教會歷史很陌生,無論教會的歴史、習慣翻譯用辭、修會之間的關係都不熟悉,依然誤譯處處,同樣容易誤導讀者。
2010年5月5日星期三
《玫瑰的名字》新譯本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這小說在八十年代曾改編成電影《魔宮傳奇》,辛康納尼主演,是我第一次看老牌占士邦做戲。
回覆刪除我搬了家,煩請更新我的網址:
http://ireadandeat.wordpress.com
謝謝﹗
Read and Eat 君,
回覆刪除多謝來訪,還以為你的網誌改為只限相熟進入。
《魔宮傳奇》我也看過,辛康納利演威廉教士,高大英偉,具飽學智者之風,把威廉教士演活了。不過,電影把原著簡化了很多,令人看得不夠過癮。
關平兄:
回覆刪除我把舊網誌關了,搬了去新的地址,很多人可能誤會我的網誌從此變成了私人網誌,唉。
謝謝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