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0日星期一

鄧小宇


年青一代的讀者,難以想像上一世紀七十年代中業,《號外》城市雜誌的出現,會對此後二、三十年香港的雜誌出版、廣告創作和中(?)文寫作風格帶來如斯重要的影響。《號外》的幾位創辦人物,包括丘世文(顧西蒙、胡冠文)、陳冠中、鄧小宇的文章,隨著《號外》的出版成為小眾的圍內熱門話題,大家爭相閱讀,私下模仿。

我在八十年代當博益出版社的策劃,對《號外》刊載過的文章一早便想拿來出書,特別找新一代的年青設計員另創風格,擺脫博益圖書的紅、綠、藍書脊設計,轉為全白色封面封底。讀者對這套取名《城市筆記》的叢書反應熱烈。鄧小宇以本名出版的有《偏見與傲慢》與《女人就是女人》,還有以錢瑪莉為筆名的《穿Kenzo的女人》兩輯。大家讀了錢瑪莉文章還以為是個品味出眾,穿著潮流名牌但性格「bitchy」的女行政人員。當時錢瑪莉的身份保持神秘,有次特別組織一批由作者親筆簽名的《城市筆記》叢書作推廣,鄧小宇對簽上錢瑪莉的名字還不高興一陣呢。



欣讀三聯出版的鄧小宇新作《吃羅宋餐的日子》,再讀到鄧小宇的文字,追記舊日的品味生活,昔日風流歷歷在目。謝謝鄧小宇的文字提醒,我們有幸,成長時渡過的一段美好時光,如「第一映室」、《中國學生周報》、巴西咖啡店,都彷如昨日。哦,不經不覺已四十年了。

3 則留言:

  1. 那個年頭(現在不知是否仍是)《號外》的中文不中不西,是有點怪怪的,可能那個年頭潮流中文的特色。

    說起鄧小宇,不知當年有沒有懷疑錢瑪莉不是女人,今天的王迪詩,很明顯是男人寫的,還是上了年紀的男人寫的。

    男人扮女人寫稿,報紙周不時有,只是王比較出名而已。

    回覆刪除
  2. readandeat君,

    《號外》的中文不中不西是典型香港成長一代的寫作風格,所以我說是創一代風氣。現今香港的廣告已慣見了。只不過亦有人對今天的中英夾雜文章不滿,新一代往往寫一些根本已有標準中文的名辭,如"冇非士","有feel冇feel",對不起,我很不習慣。

    今天的王迪詩,明顯是錢瑪莉的copycat,怪不得三聯的編輯說,錢瑪莉很富現代感,30年後仍未過時。

    回覆刪除
  3. 談到不中不西,其實鄧小宇的中文文筆非常好,沒有廣東方言的毛病。文章中夾雜一些英文,或用一些英文原文,有時比翻譯成中文還好。例如他書中提及Peter, Paul & Mary,假如硬要翻譯成彼德、保羅、瑪莉,反而有點怪怪。鄧小宇這一本是很有吸引力的書,香港人懷舊必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