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學時代曾經讀過不少談赴美留學生活的書。最先是劉紹銘寫的《吃馬鈴薯的日子》,寫僅湊夠了錢買機票和交第一個學期的學費,便毅然起行赴美,勇闖新世界,一面唸書,一面捧餐去賺取學費和生活費。該書曾經成為我們一代的留學參考。《吃馬鈴薯的日子》幾年前曾經由香港牛津重新出版,銷量平平。這倒不奇怪,劉紹銘寫的是上世紀六十的留學生心態,對今時今日的香港學生來說,是四十多五十年前的歷史經驗了,還有何參考價值可言?
當年的留學留美作品還有白先勇的《紐約客》,寫留學生的寂寞,當時很覺感動,幾個留學生盛載了幾千年的文化愁思,「念天地之悠悠,獨滄然而涕下」。還有於梨華的《歸》和《也是秋天》,寫學成留居美國的中國心無處安頓,眼看著下一代脫離中國文化的又無從引導的矛盾與哀傷。台灣去的留學生,給我們的印象,永遠是肩負起整個國家民族的命運。
到今天呢?大量赴美的,已變了主要是中國大陸去的的留學生了,他們在重複上世紀台灣留美學生的經驗,也出版了不少敘述美國經歷的和生活的作品。不過,作品以個人抒懷的散文佔多數,反而少見文學和小說創作。
近日來讀了兩種個人抒懷的大陸留學生著作,計有沈群的《美國也荒唐》,和吳楚克和尕樂的《美國那些事兒》。
沈群在八、九十年代赴美,留下生活了二十多年,入了美籍,但仍時常拿美國與中國生活比較。他在美生活經歷過起落,對美國的看法比較成熟,好處壞處都看得比較透徹,《美國也荒唐》可作身在內地打算赴美留學生的參考。
吳楚克和尕樂留美只有兩年,其中有一、兩個月去了遊山玩水,其餘日子都在學校度過,生活圈子較狹窄,看事物少不免流於表面,常帶中國式偏見。不過,尕樂還是個小學生,看世界較率直,帶赤子之心,《美國那些事兒》讀來另有趣味。
2010年12月28日星期二
勇闖新世界
Posted by
關平
at
下午1:54
0
comments
2010年12月13日星期一
作家富豪榜 2010
內地前些兒公布今年的作家富豪榜。乍眼看來,與去年無甚差別,前三名依然是楊紅櫻、郭敬明和鄭淵潔,只不過彼此互換位置。
去年已經談過,楊紅櫻和鄭淵潔都是兒童圖書作家,郭敬明是藉著網絡成名的青春小說作家,一直紅透半邊天,未見回落。鄭淵潔最近與內地的打假專家方舟子在網上過了幾招,隨即收手,沒有打成筆戰。
第四名依然是寫《明朝那些事兒》的當年明月,想不到一套舊作走天下,歷兩年不衰。有關2010作家富豪榜的宣傳中,提及港台、作家首次上榜,相信指的是第六名的郎咸平,第十六名的龍應台,和第十七名的星雲大師。大概內地讀者一般把郎咸平看作是香港作家,因為他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近年在內地相當高調,到處演講,從宏觀角度談中國經濟出路,出書甚多,書店都以顯著位置陳列,看來甚受內地讀者歡迎。香港讀者對他的作品反
應平平,看來不太欣賞他的有意出位言論。龍應台和星雲大師都是台灣作家,名聲昭著,在海峽兩岸都受歡迎。
內地傳媒網站普遍對公布作家富豪榜很有保留,認為調查方法未見透露,不可能真實拿到作家版稅收入的確實數字,公布的作家富豪榜純屬主觀估計,炒作成分甚高,缺乏客觀認受性。我認同批評者的意見,沒有通過客觀的統計,得到具權威性的公信機構認可,作家富豪榜不可能取得大家接受。
我覺得作家富豪榜主要作用是引起社會話題,讓大家注意作家的地位。編制的傳媒不可能拿到作家收入的確實數字,把這些純估計數字當作事實,倒有點自欺欺人了。
20/12/2010補充:
方舟子批童話大王鄭淵潔的網誌,可參看下面連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17ah1.html
Posted by
關平
at
下午5:02
1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