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時常對內地的同齡人產生好奇心,很想了解他們一代的成長經驗。內地習慣把這一代人稱為「老三屆」,到如今應該進入六十前後,陸續退休了。
上一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文化大革命,學校停課,學生當紅衛兵,留在當地城市參加「鬥、批、改」,到處串連,遊遍全國。六十年代末知青上山下鄉,下放農村安家落戶當上農民。七十年代中,他們或回流城市,進工廠當工人,也有繼續留在農村生活的。到七十年代末,大學正式恢復招生,這批離開學校多年,社會生活經驗豐富的老知青紛紛厲兵秣馬,埋首課本,躍躍欲試應考去了。其中考進大學的,剛好在八十年代初畢業,成為中流砥柱,社會精英。到了八十年代,他們都年過三十,開始冒出頭來,尤其是在文化藝術圈中,他們推動過不少的新事物,也開不少社會新風氣,漸為人識。記憶中,甚麽「星星畫會」、「矇矓詩」,都是這一代人發起,影响全國,開風氣之先。
再後來,有人出國留學或遊學,現今回流內地生活者有之,居住國外兩邊奔走的亦大有人在。
查建英的作品《八十年代》書中,專訪同代人中不同行業、不同際遇、不同身份中的精英,為我們繪畫出這一代的成長和感受。看看受訪人物,包括寫小說和劇本的阿城、畫家和藝評人陳丹青、詩人北島、電影導演馮小剛等。都是當今殿堂級人物。二十多年後回首,他們都對青春無悔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