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教皇本篤十六世專程去都靈的聖若望洗者大教堂(Duomo di Torino),參觀(參拜?)四至五月間展出的著名「都靈裹屍布」(Shroud of Turin),外電都有報道。香港傳媒也有一二刊登,但語焉不詳,大概是因為編輯對這段報道的歷史不大了了,也不明白其重要性。
「都靈裹屍布」是天主教會中一項備受爭論的聖物。傳統教會人士相信,這是一塊耶穌在十字架被卸下時,包裹他屍體安放入墓室的布塊,布上還殘留著血跡,如通過黑白影像,其中部分還隱約可以辨認出一個男子面容。這塊裹屍布從十六世紀開始在聖若望洗者大教堂存放,成為鎮堂之寶。
上世紀六十年代,教會曾批准幾所世界知名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研究小組,從裹屍布上抽出纖維作碳放射化驗,以決定真偽。化驗結果說,這些纖維應屬公元十四、五世紀產品,但不被教會接納。誠心的教眾,當然不會接納這塊裹屍布是膺品的鑒定。
其實嚴格來說,就算這塊布被鑒定是公元世紀初的產品,也只能說是沾上某人血跡,沒有辦法證明曾用來包裹耶穌基督。同樣聲稱是耶穌裹屍布,在公元十四到十六世紀都屢有「發現」,法國和意大利都有教堂收藏。
記得艾科小說《玫瑰的名字》中,一次修道院的院長炫燿他珍藏的一個據說用釘耶穌的十字架聖木製造的小十字架,威廉教士向他的徒弟亞德索說:各修道院珍藏用聖木製造的小十字架合起來,恐怕要砍掉整個森林的木材才足夠。
教皇本篤十六世此次也只是把這塊展品稱為「聖像」(Icon),沒有叫作「聖物」。
在艾科另一本小說《波多里諾》(baudolino)中,假聖物更是推展情節的主要原素,包括施洗約翰的頭顱、最後晚餐的聖杯、更有裹屍布。在書中,裹屍布原是某個麻瘋國王的被單,死後印了他的汗漬,就是他的樣子。艾科可說極盡戲謔之能事。
回覆刪除關兄: Icon,難怪那麼多人買A貨.只要有名氣
回覆刪除便可 b
Birdy 君,
回覆刪除多謝來訪。我未讀過Baudolino,有空先拿來一讀。
天主教的修會和教堂,一直有收藏「聖物」的傳統,艾科只是拿他們開玩笑。
澳門路環的聖方濟各堂,本來也收藏了聖方濟各沙勿略的一節臂骨,來自印度卧亞(果亞),現已移去聖若瑟堂(三巴仔)。
匿名君,
我末想過「A貨聖物」這個名辭,多謝提醒。是中世紀的老牌「A貨」了。